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查找身邊隱患 共筑安全防線——2025年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綜述
新華社記者周圓、魏弘毅
玩“穿越”,四川編排情景劇《我在古蜀當焊工》,演示動火作業規范操作;解謎題,廣東設計互動游戲吸引市民參與隱患識別;上云端,南方航空打造主題航班,與乘客一同在高空話安全……
今年6月是第24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統一部署,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查找身邊安全隱患”主題,開展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入推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持續筑牢安全生產人民防線。
隱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今年活動將“查找身邊安全隱患”擺在突出位置,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將隱患扼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舉報企業違法行為后很快就有了反饋,政府還獎勵了我6000元。”在河南洛陽,李先生舉報一企業盜用注冊安全工程師證書,涉嫌虛假宣傳。經核查情況屬實后,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對該企業進行立案調查,并給予李先生現金獎勵。
據悉,河南省專門修訂了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辦法,便捷舉報途徑,優化核查模式,明確舉報情形以及簡化獎勵程序,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安全生產監督。
在湖北武漢,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五工程分公司則建立起安全隱患報告積分制。
“我們提倡工人自主查找安全隱患,核實情況后獎勵積分。”該公司雙柳長江大橋項目部安全總監李文松介紹,積分制不僅關系到員工安全隱患報告獎勵的多少,還是員工操作行為規范的“管束繩”,能夠糾正不安全、不規范的行為。
國鐵集團所屬單位推廣“隱患隨手拍”“隱患直報”等系統,提升隱患排查效率與精準度;寧夏銀川開展“隱患辨識科普行動”“安全隱患曝光行動”“消除隱患演練行動”等活動;上海公布企業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典型案例……
消除一個隱患,增添一份安全。從增強隱患排查意愿、提升隱患排查能力,到強化隱患排查舉措、加強隱患整改管理,各方全鏈條推進查找身邊安全隱患,著力實現風險隱患的早發現、早處置。
抓重點、攻難點,是提升安全水平的關鍵。各方深刻汲取近期事故教訓,以“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緊盯消防、危化、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多措并舉落實落細安全責任措施。
遼寧、江西礦山企業對生產系統、安全設備進行精細化檢查,消除潛在安全隱患;江蘇常熟、湖南長沙燃氣行業加大管網設施巡檢力度,開展用戶端安全隱患入戶排查整治;山東濱州、福建廈門等進一步規范電動自行車停放秩序,消除樓道亂停亂放、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聚焦重點,靶向治理,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安全文化建設是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演練、科普、走訪等多維發力,不斷織密安全防護網。
日前,一列滿載安全知識的特殊列車——成都地鐵7號線“安全號”主題地鐵列車正式投運。“居家安全無小事,用電用氣要重視”“通道火災莫慌張,濕布捂鼻速離場”……在“安全號”主題列車的地面、車門等顯著位置,均設置了安全標語,為廣大市民帶來沉浸式安全知識科普之旅。
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天津推出原創安全知識快板;黑龍江拍攝 “衛維安”系列短視頻,把生硬的安全知識融于不同場景;陜西將傳統演練升級為“科技+趣味”沉浸體驗,讓群眾體驗電梯逃生、高層逃生等應急場景。
不斷拓寬活動覆蓋面——安徽黃山利用“戲曲+安全”“農產+應急”的模式,將宣傳舞臺帶到田間地頭;浙江金華邀請專家到企業車間,進行“啄木鳥式”隱患排查,并現場指導整改;重慶南川通過知識宣講、器材演示、應急演練等,為師生送上實用“安全錦囊”。
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緊抓實安全生產工作,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作為重中之重,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重點領域“一件事”全鏈條專項整治,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